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是创业绝对人口总量最多的一个国家。如果加上所有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以及一些未经工商注册的自媒体创业、微店等,大约有1.4亿创业主体,这相当于我国人口总量的10%。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农民及国营企业改革的下岗工人尝试谋生型创业,他们属于第一代创业者。从1992年开始,出现了比较有规模的发展型创业群体。发展型创业者是很一个重要的群体:不愿意打工,不愿意当一个“安分”的员工;就想自己做老板,自己说了算,哪怕破产、倒闭也要创业。这个群体体现出创业者和普通员工最大的不同——后者是追求安稳,前者是追求折腾。
当然,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不错的创始人,也只有极个别不错的创始人能够成为领导者。郑板桥有句话叫“难得糊涂”,意思是说人不能活得太明白。但是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却是难得“明白”。这个世界上向来只有极少数“明白”的人,在“明白”的领域中也只有极少数人是“明白”的领导者,很多人只能做一个“明白”的跟从者。如果说你作为一个创业者,这个项目很好,已经成为了“老大”,难道真的要鼓励所有人都去创业吗?每个人都要当“老大”,哪来的规模经济?
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值得尊敬,他们是知识、技能、社会建设和众多不同人才的互联者。任何一个创业者的思维也总是建设性的,有一些生意模式倒霉了,霉下面就是肥料,肥料下面必有东西新生。其实,创业的本质是通过做一件极限的事情,来告诉自己是心甘情愿地像一只鸡一样终日在地面安安稳稳最后死去,还是像一只鹰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却可能随时掉下来摔死。
今天,我们愿意创业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创业者血脉里本来就有不安分的血液。我要那样去奋斗,那样地活着和那样地死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之所以鼓励创业,不是因为要你成功,而是要你成为你本来的那个样子。因为你周围的人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甚至你的父母也都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做事就不能发现自己。只有对一件事情魂牵梦绕,它就构成了你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