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传统的汽柴油燃料是从石油中提炼的。中国每年进口大量原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字,2016年中国石油进口达到3.81亿吨,比2015年上升13.6%。石油进口不仅消耗大量外汇,而且使用传统汽柴油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低,是造成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重要推手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相对比较清洁的替代燃料是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控制尾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市场上替代燃料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天然气等三种。燃料乙醇主要是以玉米、秸秆、木薯、麻风树等植物为原料发酵提纯而得到的;生物柴油则是从油籽、动物油脂、餐厨废油等含油量丰富的动植物原料中提取而得;另外,天然气是直接开采得到。总体而言,这三种替代燃料相比传统汽柴油更为清洁,且均已有成熟的技术,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并替代部分汽柴油在车辆上使用。
近年来,全球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导致汽柴油价格下降,对于各种替代燃料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不过替代燃料未来的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据壹行研(Innova Research)最新的研究显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国,主导了亚洲的替代燃料市场。中国的车用燃料和其他燃料的需求总量巨大,而且持续增长,政府正积极扩大替代燃料的应用,主要包括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天然气等,并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达成环保目标的需求强烈,这成为未来几年保持替代燃料良好发展势头的重要保证。
燃料乙醇的增长潜力大
中国的替代燃料市场对成本和规模都比较敏感。在过去几年,各种替代燃料中增长最为缓慢的是生物柴油,其市场占有率远低于燃料乙醇。燃料乙醇的发展推广走在生物柴油前面,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尚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大量土地来种植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油籽的经济可行性在下降。另一方面,燃料乙醇对控制汽车尾气污染的效果比生物柴油更明显,因此政府部门对燃料乙醇发展及汽油质量的升级有明显的政策偏好。
业界曾提出在汽油中混合10%燃料乙醇的建设目标,如果实现的话,到2020年,中国可能需要每年33亿加仑(3300MGY)的燃料乙醇。不过,随着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降低,以及汽油市场总量的不断增长,燃料乙醇出货增长的速度跟不上汽油市场的增长速度,因此,预计2017年中国的燃料乙醇销售的总量仍不到汽油总量的4%。
出于节约粮食的目的,避免使用过多的玉米、油籽等粮食相关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政府的政策更加倾向于支持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发酵提纯纤维素乙醇、天然气和煤基乙醇,或是利用工业尾气生产添加燃料。几年前,相关的示范工程已开始上马,其中包括诺维信(Novozymes)与中粮集团、中国石化等多家中国企业合作开展的酶工程制造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项目,以及来自新西兰的LanzaTech和宝钢、首钢等合作,致力于把炼钢废气转化成有效的添加燃料(drop-infuel)项目。
此外,利用餐厨废油等废料生产生物柴油在未来也可能成为一种选择。中国的餐厨废油量大,用餐厨废油裂解的方法生产新一代生物柴油的技术日渐成熟。但是,餐厨废油原料收集不易,因此,目前以餐厨废油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生物柴油的案例还不多见。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政府打击地沟油地下产业链条的力度加大,利用餐厨废油和其他废油脂作为原料来制备新一代生物柴油也有一定的潜力。
天然气在汽车燃料市场机会大
近年来,天然气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汽车市场,2015年时就已经拥有500万辆天然气汽车及近8000个天然气加油站。不过,中国近两年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这对天然气汽车的增长速度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从2015年以后,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增速有所减缓。
尽管如此,政府积极支持天然气加气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购买天然气汽车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从长远看,由于天然气作为汽车燃料的市场仍在快速发展中,预计未来天然气作为汽车替代燃料的市场增长速度将超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综上所述,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替代燃料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石油价格连续走低导致传统汽柴油价格不断下降,且中国纯电动车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替代燃料的市场增长,但是作为传统汽柴油替代品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天然气在中国的市场发展潜力仍然很大。在三种主要的替代燃料中,燃料乙醇和天然气的增长潜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