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责无旁贷的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广大留学人员既要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又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留学报国现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的开幕会报告,全篇三万多字,用时三个多小时。“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气势磅礴、直抵人心,是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
报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概括五年来的实践和创新。每个人都属于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每个人,包括留学人员在内,都要明确方位,寻找坐标,追求目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留学人员如何顺应新时代,寻找新机遇?
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实施一系列重要战略,并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置于前列。这三大耳熟能详的战略,从来都是和我们留学人员最密切相关的。无论是分享三大战略之惠,并通过留学教育成才,还是留学成才后报效祖国、参与三大战略,它们的背后都有留学人员的身影和机遇。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留学人员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他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留学人员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生力军作用获得高度认可和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发展,将为留学人员提供新的机遇。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将为留学人员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提供保障和选择,“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则将为有志于教育事业的留学人员成长发展提供更好发展空间。
聚创新人才“强磁场”
人才问题是留学人员最关心的内容。“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点赞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正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潘建伟。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实现精准引进。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全球领先的施一公、因拓扑绝缘理论享誉世界的张首晟、研发出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靶向抗癌药的丁列明……新一轮“海归潮”引来大批人才,引领中国在多个科研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据十九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介绍:“中组部的‘青年千人计划’去年申报量比前年增加了30%,今年申报量达到了3550人,比去年又增加15%左右,申报人员的水平也都比较高。”
越来越多高层次创新人才归国与各种引才政策密不可分。除此以外,近几年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打造优良的环境凝聚创新人才。从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到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再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出台,给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极大增强了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报告尾声部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送给青年人一段热情洋溢的话。他指出,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代表中的海归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留学人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他在报告中提及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都有留学人员身影。
在2280名十九大代表中,不难找出其中曾经有过出国留学背景的代表名字。虽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也未一一查证,但依然能够发现如下熟悉的海归代表:
白春礼、曹建明、曾毅新、柴立元、陈吉宁、陈旭、陈雨露、杜玉涛、高福、郝平、何中虎、胡和平、怀进鹏、李晓红、廖红、龙以明、卢丽安、路钢、孟祥飞、邵芸、沈晓明、谭铁牛、王辰、王曦、吴朝晖、信春鹰、薛晨阳、杨宝峰、杨德森、杨卫、于吉红、袁家军、袁亚湘、翟婉明、周宇……
这些海归代表,绝大多数都正在从事或曾经从事教育、科研事业。留学人员的作用、贡献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在新华社等媒体推出的“十九大代表风采”报道中,众多海归代表都走进了媒体的视野。而就在十九大召开期间,他们也在积极履行职责,畅谈认识和感想。
留学人员的反响
进入“十九大时光”,海内外学子们一颗颗炽热的中国心与祖国迅速连接到一起。十九大的召开,引起了海内外留学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10月22日下午,由欧美同学会主办的“学习十九大精神共筑复兴中国梦”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留学人员代表及“千人计划”专家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感想体会。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表示,广大欧美同学会会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积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10月20日下午,我会举办“留学人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座谈会”。常务副会长左学金、张伟江、盛焕烨、陆建非及多位法律、教育、农业、环保、科创领域会员畅谈收看十九大开幕会、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随后,黑龙江、河北邢台、重庆、厦门等地的欧美同学会相继举办学习座谈会,在全国掀起了留学人员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同志所作的报告不仅在国内反响热烈,更引起了远隔万水千山的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的高度关注。
在韩国求学的韩国崇实大学社会福利专业研究生阿古达木曾参加了今年我会举办的第四届海外社团负责人培训班。他说:“每次回国都能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我们这些海外学子来说,祖国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机遇,也鼓舞着我们刻苦求学、提高自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学联的冯韬、孟真写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留学人员也肩负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责任。我们定不辱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交流。”
全法中国学联的丁剑表示,要始终铭记“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都扎在土里。我们相信,十九大必将把中国带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海外留学生将有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才华,报效祖国。”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关注着十九大、抒发对十九大召开的感想、表达他们投身中国梦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