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员风采

90岁的老党员,为什么不害怕?

2017/11/27 16:03:46

  

  距离建党100年,还有4年光景,他充满期待:“到那时,我还要去一大会址看一看,重温入党的誓词,再续共产党人的初心。”

  “星火申江九六秋,乾坤扭转竞风流。改革开放万众笑,登月绕天全世讴。法剑惩腐民气盛,神州崛起震山河。群情共筑中华梦,一带运行一路歌。”

  位于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首字迹工整的七言诗引人注目,它出自90岁高龄老党员戈宁之手,回顾党经历的96年风雨变迁,抚今追昔,他感慨颇多。

  

  戈宁展示为一大留言簿留言的诗词书法作品。

  戈宁家住重庆南路的一幢老式楼房内,距离一大会址仅有数百米路程,虽然如今已有些行动不便,党的十九大后,心潮澎湃的他还是坚持去纪念馆看一看。

  选择入党,就将生命献给事业

  纪念馆中展出的《时局图》,是1898年的时事漫画,图中,熊、鹰、犬等盘踞在中国版图,中华民族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感怀时局,一代一代爱国志士奋起反抗,挽救民族于危亡,戈宁即是其中之一。

  戈宁原名奚组纲,上世纪40年代初,抗日战争期间,他考入搬迁到租界内的上海中学。虽然身处相对平静的租界,奚组纲的心却记挂着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却被日本人烧杀抢掠,每每看到这些消息,我的眼泪都要流干了。”回忆当年,他的嘴角还是止不住地颤抖,长叹一口气:“非常气愤,非常难过!”

  

  戈宁老人书房近照。

  受到从常州逃难过来借住家中的表哥,文学翻译家、作家蒋壁厚(后改名屠岸)影响,奚组纲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读书会,他常读一些进步书籍,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鲁迅、巴金、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并接触到了《大众哲学》这样的著作,慢慢对共产主义有了认识,“为民族寻出路”的使命感,也在这个年轻人的胸中激荡开来。

  在日本侵略者控制下,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无法组织学生公开抗日游行,只能搞“助学运动”,通过募捐,一方面帮助贫困学生继续读书,一方面借此机会组织集会,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经过考察,就会被吸收进共产党中。“那时入党的考察时间很长,也非常严格,万一吸收进敌人,后果不堪设想。”明知被抓会被“枪毙”,奚组纲还是不计个人得失,在1945年6月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党,当时他还不满18岁:“那时候入党,就是把生命交给了祖国,交给党的伟大事业。”

  刻苦学习,时刻牢记报效祖国

  中学毕业后,奚组纲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并开始领导学生运动。

  交大的学生运动一个接一个,轰轰烈烈的“护校运动”中,奚组纲被选为学生代表去南京请愿,遭到军警残酷镇压,不少学生也因此受伤。由于在多次学生运动中屡屡抛头露面,二年级的奚组纲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得到转移至解放区的指示后,他连家也没有回,留在学校完成了期末考试,便直接离开了上海。出生入死,千钧一发,他始终无怨无悔:“国民党要抓我,我一点也不害怕。我在入党时就已经想好——参加地下工作,就是把命放在里面了。”

  

  戈宁老人曾获得很多荣誉。

  从上海到镇江,再到扬州,经过安徽宿县,越过洪泽湖,最终到达射阳,进入华中党校,奚组纲与同志们一道长途跋涉上千公里。天寒地冻的大雪天,他赤脚穿着草鞋穿行雪地,晚上用热水焐焐脚,再穿鞋睡觉。手脚冰凉,但他的心里热血沸腾——快要解放了!进入解放区后,他改名戈宁,继续革命。

  南京解放前夕,戈宁作为技术干部被编入第二野战军,南京解放后参与接收浦口铁路,后被调入济南铁路局。1951年,他成为被国家选派前往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学习,与他一道去的还有9名学生。

  在苏联的日子,生活条件比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要优越得多,戈宁和同学们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国家送我们来,不是让我们来享受的,而是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将来报效国家。”7年多时间里,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中午没有午休时间,他就在课间休息时买块三明治垫垫肚子,晚上下课后,还一直学习直到半夜熄灯。最终完成本科与研究生学业,成为博士,学成回国。

  进入新时代,深受鼓舞再续初心

  回国后,戈宁进入铁道部科学院工作,曾参与南京长江大桥的试验工程,以及上海第一条过江隧道——打浦桥隧道的试验工程,后来调回上海,历任上海铁路局科研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离休后又被单位返聘了多年,为新中国的铁道事业奉献了一生。

  

  戈老的一些荣誉徽章。

  “现在中国的高铁,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来我们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但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的领跑者。”虽然年事已高,戈宁却一直关心国家的发展。1个多月前,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开幕,戈宁早早便打开电视机,收看了近4小时的直播,会后他还收集各类报刊,阅读分析、评论,学习报告精神。虽然自嘲记性不好了,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他一直挂在嘴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戈宁深受鼓舞:“我们的经济再也不是一穷二白,而我们的政治、文化、法治、外交、军事也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他说自己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而这一切的开端,正是96年前,石库门中那场会议。

  “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为大富大贵,真正的共产党员,都是经历大浪淘沙、岁月洗礼后的楷模。”站在当年开会的地方,时光仿佛回到了1921年,戈宁对那个场景印象深刻,他觉得,正是由于当初那些党员们的高尚人格与优秀品格,以及他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仅有50多人的政党,发展成为如今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

  有时,戈宁会下楼去附近转转,身处上海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身边街道的变化让他目不暇接,一大会址门口越来越多的瞻仰人群,则让这位72年党龄的老党员心生暖意。距离建党100周年,还有4年光景,他充满期待:

  “到那时,我还要去一大会址看一看,重温入党的誓词,再续共产党人的初心。”